文 / 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黄宙辉 周欣怡 文艺
图 / 受访者提供(署名除外)
(相关资料图)
2023 年的 " 五一 " 假期期间,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推出多场艺术、非遗展览活动,与广大观众、游客一道穿越古今,游历中外,审美东西,充分彰显大湾区历史底蕴、文化本色、时代活力。
经典中的文明互鉴五一假期开启之际,广东省博物馆年度大展《绽放: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拉开帷幕。展览集中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绘画的发展盛况,更浓缩了 19 世纪异彩纷呈的欧洲艺术。
现场展出了威廉 · 透纳的《沉船浮标》、爱德华 · 约翰 · 波因特的《忠诚至死不渝》、劳伦斯 · 阿尔玛 - 塔德玛的《悄悄话》等珍贵展品。
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正值英国工业革命的鼎盛时期,社会的繁荣滋养了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在世界艺术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在贸易全球化的影响下,频繁的贸易往来塑造了无数融贯东西特色的艺术品,它们为维多利亚时代艺术风华润彩融光,生动述说着中英两国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此次展览以从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下属的沃克美术馆、苏德雷博物馆、利华夫人美术馆和世界文明馆精选的近 100 件珍贵展品为依托,并联合粤博和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外销精品及中国丝绸博物馆甄选藏品,展出油画、水彩画、雕塑、服饰、珠宝和瓷器等多项品类,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绝妙多样、开放共融的杰出艺术成就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艺术魅力。
修复研究展》海报 " />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互鉴更为频繁、激烈。20 世纪,中国画家有三次大规模与西方艺术交流的活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图式博弈——徐悲鸿临伦勃朗修复研究展》,力求还原徐悲鸿临摹伦勃朗作品的细节与心境,更展出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馆藏的 20 世纪著名画家临摹珍品。
当我们细细凝视这些 " 不像 " 的细节,结合彼时的历史语境,不难感受到彼时彼境艺术家们的雄心与激情。
华夏文明代有高峰
数千年前的华夏民族,就以钟鼎彝器铭刻盛世华光,创造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辉煌成就。青铜铸造技术出现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的黄河流域,是夏商周时期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最高科学技术的集中体现。深圳博物馆携手上海博物馆,以《钟鼎铭盛世——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展览,为观众重现青铜时代的熠熠生辉。
展览撷选上海博物馆藏青铜精品 172 件 / 套,包括不同器型、功能的青铜器与造型奇特、纹饰瑰丽的各类青铜珍品,生动阐释了中国古代青铜器两千多年发展中的艺术、科技、历史文化价值,以及中国礼制文化的内涵。展览中,近半数文物为首次展出或从未著录,带铭文的青铜器达 77 件,重要展品包括商代晚期的戈卣、凤纹牺觥、豕卣,西周时期的厚趠方鼎、小克鼎,春秋晚期的鸟兽龙纹壶等。
青铜文明深刻影响着中国数千年的政治、社会发展。代有高峰的华夏文明,对东亚文化圈产生深远的影响。去年是元代文人艺术大家赵孟頫逝世 700 周年,其文化艺术影响力持续辐射东亚各国。
赵孟頫是元代书画大家。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 " 元人冠冕 "。在书法上,更是有元一代之领袖,抗衡唐宋,影响明清及近日。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 " 楷书四大家 "。
东莞岭南美术馆正展出的《千载流光——赵孟頫书法碑拓展》,汇集了赵孟頫书碑 70 余种,近 200 件碑拓珍品展出。展出拓本多为 1949 年前拓制,其中有的原碑已不存世,仅存拓本,碑文内容广泛而丰富,涉及历史、经济、文化、风俗民情等。这些宝贵的资料让观众可以沉浸式地领略到赵孟頫书法艺术的雅韵风貌,为其书法艺术造诣而赞叹。科技赋能当代文化
5 月 1 日,大型展览《真实的拓扑:媒体艺术展(深圳 2023)》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展出,同期呈现《运动中的艺术:媒体艺术杰作之旅》中国巡展。
展览以 60 年代数字革命之肇始为源,演绎了近 60 年来在技术的极速发展中,几代艺术家的探索与实践,试图为当下方兴未艾的新媒体艺术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寻踪探源的契机。
作为中国的科创高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龙头,深圳汇集了全国最多的高科技企业总部,在数据时代道路上持续加速,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拓进,其成果与发展前景令世界瞩目。此次展览在深圳呈现,是深圳对艺术与科技融合所带来的社会变革与时代趋势的全新审视,也是社会高速发展对文化艺术影响的前瞻论述。
广州 K11 展出的《工艺卧游》数字工艺文化展,以当代数字影像、沉浸式交互体验、藏品陈列相结合,展现中国 " 黑漆描金 " 的匠心工艺,携手新一代匠人与当代艺术家共同探索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复兴。展览现场,屏幕上的一艘艘满载着中国工艺精品的金色帆船,正穿过汹涌的波涛前往欧洲,完成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命。300 年前千帆竞发的盛况,通过科技赋能生动重现观众眼前。
香港文化博物馆与法国凡尔赛宫合作,推出《虚拟凡尔赛宫之旅》。此展由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开发,是全球首个介绍这座历史地标的虚拟展览,观众可以在沉浸式展区感受凡尔赛宫辉煌气氛及认识凡尔赛宫的历史。展览焦点在于多感官体验,包括可以听到模拟路易十四的声音,以及闻到法国著名调香大师为凡尔赛宫创制的独特香气。" 非遗 +" 走进生活
近年来," 非遗 + 文旅 " 尽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广受观众游客欢迎。作为新晋文化地标,广州市文化馆新馆自开馆后游人如织。
五一期间,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广绣园推出《锦绣中华——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聚集岭南、江南、滇南等地传统织染绣艺术类非遗技艺,展示了来自全国多地的代表性刺绣技艺、织造技艺和印染技艺,市民游客在移步换景中领略中华传统织染绣技艺的魅力。
展览特别注重展现传统工艺与当下生活的联系。满洲窗、通草画、广式点心等极具岭南风情的元素装点着展区;中国织物、广彩瓷复现了当时十三行外销品的精致华丽,广式点心则营造出 " 饮和食德 " 的浓厚的生活气息;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过去为皇家御制,如今积极融入生活,在日用品上注入缂丝元素,如背包、香囊、围巾等,普通人也能欣赏到缂丝之美。陈家祠被称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是节假日的热门景区之一。设址于陈家祠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日前推出新展《淳朴之美剪贴之趣——馆藏潮汕麦秆画展》,展览甄选馆藏麦秆画 33 件套,聚焦 20 世纪 60 年代与 70 年代潮汕麦秆画的发展变化、工艺特色及艺术风格,兼及 80 年代的传承发展,以期带领观众体会这一工艺门类的淳朴之美、剪贴之趣。
麦秆画是我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类,不仅历史悠久,且产地分布广泛,既体现了人民群众充分利用天然农作物材料装点生活的共同智慧,又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与社会生活特点。潮汕麦秆画独具地域特色,在潮州、碣石、普宁均有生产,畅销一时。它题材多样,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装点生活;它表现手法丰富,广泛吸取与模仿不同艺术门类的特点,既有利用麦秆本色呈现自然之趣,又有套色表现更为多姿多彩的物象。
(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 · 羊城派
编辑 | 李 力
校对 | 彭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