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广西审计厅的一份关于科教振兴资金审计的报告受到广泛关注。报告中提到,一所区管高校累计获得财政投入科研经费亿元,实施科研项目862个,实现成果转化0个。亿元的经费与0个成果转化,两个数字的鲜明对比引发网友热议。
过亿的经费投入成果转化率为0,的确容易让人生疑。这笔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说白了就是纳税人的钱。网友们对这件事的关注,其实也是对政府财政投入合理性的关注,投入与产出的反差如此之大,难免让人感觉浪费了资金。
不能否认,科学研究特别是科研成果转化有其特殊性,投入高、难度大、周期长,不能用一般的商业规律来衡量与定性。但广西这所高校862个项目在科研成果转化上的“集体沉默”,不是一个单一的理由能说得通的。
对待科学研究,应当避免用急功近利的心态来评判,更要防止对制约科技进步的问题视而不见。一所区管高校,是不是有必要同时开展862个科研项目?亿元科研经费在862个科研项目中是如何分配使用的?分配到科研项目中的经费是不是都用在了“刀刃上”?这些问题,审计报告中的几组统计数字没法说清楚,但它们却是对科研成果转化的进度产生实实在在影响的关键问题,需要解释明白。
包括广西审计厅在内的相关各方,在明确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这个问题的同时,及时找到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更为迫切。一方面可以用更加全面详实的信息来回答公众的疑问,避免公众在猜测中加深误解;另一方面针对阻碍科技成果转化进度的因素,要辨证施治、有的放矢、逐一改进。
“高校亿科研经费成果转化率为0”的话题热度终会过去,但这个话题带给我们的反思应当持续下去,并在反思中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不断破除壁垒障碍。只有这样,类似的事件才不会重演,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才能实现加速度。
(文章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