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郭军、宋明艳)“喂,中午有客人吃饭,点名请你下厨。”“好,我马上就来。”6月8日上午10时许,一阵手机铃声响起,正在家中做家务的4号厨嫂黄传艳接到土地梁村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办公室小李的电话后,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急忙赶往村里的“茶香小馆”农家乐。
“一桌菜(10人以内)70元劳务费;超过10人,每人再加5元,工资日算日结。上个月就挣了1870元。”现年42岁的黄传艳一边换工作服,一边介绍,“点单式”上岗,灵活性就业。让闲人忙起来,在家门口都能挣钱。
“这是村级运营管理公司带来的便利,更是发展共享经济盘活闲散资源释放出的红利。”汇湾镇党委书记彭君补充道,“把在村的劳动力,按技能特长分类建立人力资源库,村级运营管理公司根据需要派工派活。村民没有被点单,就自己在家采茶、种地;一旦有订单了,就在家门口务工增收。”
(相关资料图)
“茶乡小馆”是土地梁村将村民潘宗变家闲置的老房子,经过微改造、精提升,打造出的独具贡茶小镇特色的农家乐。走进位于土地梁村山脚下的“茶乡小馆”,白墙黛瓦,大漆木门,古色古香。入大门由农家堂屋改造的会客厅、一组货展柜摆着茶叶、拐枣酒、笋干等农特产品,琳琅满目。另一方墙面上挂着“厨哥风采”“厨嫂风采”“菜农风采”展示牌,很是醒目。
土地梁村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星说,平时农家乐没有固定的厨师、服务员,也没有吧台等陈设,若有客人光临,可以与村级运营管理公司联系,也可以通过扫码“点”心仪的厨哥厨嫂,约一餐“私人订制”。
汇湾镇土地梁村只是竹溪县针对“农村人口流出,土地、房屋出现闲置,闲散劳动力不能稳定就业,农特产品销售不畅等问题叠加,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而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盘活闲散资源,集聚生产要素,培育乡村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一处缩影。
近年来,竹溪县深入践行“五共”理念,突出共同参与和乡村特色,以村为单元,组建村级运营管理公司。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把村集体和各家各户空出来的房间数量、面积大小,进行登记造册,规划用途,建立“闲置资源库”。将有劳动能力、一技之长、就业意愿的村民进行分门别类登记,建立“人力资源库”;将村内农机农具、喷雾机、耕地机等农机进行统计,建好“农资储备库”;把农户吃不了、用不完的高山腊肉、土鸡蛋、土豆等农特产品,统一收储,将数量、价格造册,建立“农特交易池”。通过建好“三库一池”,全盘掌握村级运营管理的家底。
与此同时,按照“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股权变资金、资金变项目、项目变收益”的思路,统筹农户闲置资产和富余农资,以及村集体的资产、资源、实物,进行作价入股,成立村级运营管理公司,搭建共享平台,聘请懂经营、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进行运营管理。
“我们主要的经营理念是资源整合,技能推广,将技术能人推荐到适合的岗位;开展产品代销,将农村滞销农产品通过村级运营管理公司的电商渠道销售出去。”李星说,“村级运营管理的重点是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变‘单打独斗’为‘集团作战’,实现传统村民与新业态服务人员‘双重身份’的自由转换,让村民各尽其用,各展所长,人岗相适,居家增收。让公司借鸡生蛋、创收盈利,实现双赢。”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村级运营管理的收益分配上,该县建立紧密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村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共赢机制,建立收益农户分红40%、村集体分红20%、运营主体分红20%、发展资金分红20%的“4222”比例分红模式,让村民共享集体收益。
日前,竹溪县村级运营管理公司赋能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案例,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领导批示肯定。该县主要领导表示,“将把激活农村资产资源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系统总结相关经验做法,更加科学高效统筹整合农村资产资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